近日,由将门创投以及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编纂的《食品行业科技创新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结合安全、健康、绿色和智能等四大行业发展趋势,立足新一代IT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生物学、前沿化学和新材料学,首次从成熟程度、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等实用维度,紧扣行业痛点和挑战,全面、系统、综合梳理了当前主流、前沿的13大食品行业创新科技,以及可应用于食品产业链的9大场景,为食品企业开展创新场景探索、尝试与落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南,对食品企业创新实践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同种行为”这一概念问世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第十条规定:
2022年12月2日,美国康纳尔大学联合沃尔玛基金会就“构建食品安全、食物浪费和消费者偏好的模型:复杂性与权衡取舍”为主题共同举办线上研讨会。
2022年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60号令)。《规定》的出台,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配齐配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完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体系。有利于抓住企业关键少数,推动履职尽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有利于监管触角深度延展,确保出了问题后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有利于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规定》突出以下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的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与合规提供了规则基础,基于法治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为不同的主体对话、利益协调提供了基本方式。监管环境的变化、监管问题的出新,也需要法制的与时俱进来回应实践需要。集结理论与实务的专家之力,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专题评议的方式为大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治的发展。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离不开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跨界交流与主体共识,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携手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系列讲座的方式邀请各界专家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录制视频,向大家分享与探讨国内外食品前沿热点问题。
由沃尔玛基金会资助的“提升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项目组于2022年伊始为行业及科研领域相关工作者启动系列网课,就现阶段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领域一系列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七期讲座于7月26日在线上举行。
最近,网络上流行起饮用西芹汁养生的风潮,宣称坚持每天早上饮用一杯西芹汁,不仅可以养颜美白、排毒瘦身,还能起到平肝降压、防癌抗炎的作用。那么,西芹汁真的这么“万能”吗?这些所谓的神奇功效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目前市场上以益生菌为卖点的产品越来越多,如益生菌酸奶、益生菌饮料,甚至益生菌糖果。那么,究竟何为益生菌?益生菌功效如何?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补充益生菌呢?
今年8月1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以提升卫生健康系统基层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为重点,发挥好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15项重点工作任务。为帮助行业更好解读该《规划》,我们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孙娟娟,撰写了一篇评析文章,希望能为业界带来更多视角和启发。
2022年8月30日, 第22场“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通过线上举办,这也是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场讲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室主任邱静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背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现状,以及风险评估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与解读。
美好的暑期就要结束了。在准备开学的采购清单中,美国农业部(USDA)建议同学和家长们将食品安全用品考虑其中,以确保孩子们新学期可以在校安享午餐。
由沃尔玛基金会资助的“提升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项目组于2022年伊始为行业及科研领域相关工作者启动系列网课,就现阶段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领域一系列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七期讲座于7月26日在线上举行。
“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是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联合主办的以儿童食品安全和食育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教育类公益项目。该项目由沃尔玛基金会提供爱心支持。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面向儿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提高儿童食品安全意识。该项目还旨在改善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为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邀请知名专家研发了一系列科普宣传资料,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儿童食品安全移动体验营、向学校发放儿童食品安全科普宣教资源包、向广大儿童家庭发放亲子动手学习盒,并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交流研讨。
本视频基于日常生活场景,对日常饮食中可能被忽视的高盐食物进行了甄别,详细讲解了摄入过多高盐食物的危害,并针对有高盐饮食习惯的人群提供了饮食建议。
2022年3月22日,美国康纳尔大学联合沃尔玛基金会就“以数字化方法减少食物浪费并提升食品安全”为主题共同举办线上研讨会。来自康奈尔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界代表就微生物食物腐败变质与食品安全、微生物模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风险建模以及模型案例等话题展开分主题介绍和讨论。
6月22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线上开幕式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发布了《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1-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菠菜生产国。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菠菜年产量约为2600万吨,其中90.7%产自中国。同时,菠菜也是一种高度易腐食品,极易变质。腐烂变质的原因之一是在包装前被细菌污染。目前学术界对这种由细菌导致菠菜腐败的变化动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不十分了解,现有文献对中国菠菜供应链中的微生物数据也十分有限。
由沃尔玛基金会资助的“提升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项目组于2022年伊始为行业及科研领域相关工作者启动系列网课,就现阶段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领域一系列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五期讲座于5月24日在线上举行。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离不开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跨界交流与主体共识,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携手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系列讲座的方式邀请各界专家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录制视频,向大家分享与探讨国内外食品前沿热点问题。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教育论坛于4月7日成功举办。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内外高校和相关机构的九位业内大咖分享了精彩纷呈的观点。超过20万人次观众进入直播会场云参加了此次论坛。
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的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与合规提供了规则基础,基于法治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为不同的主体对话、利益协调提供了基本方式。监管环境的变化、监管问题的出新,也需要法制的与时俱进来回应实践需要。集结理论与实务的专家之力,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专题评议的方式为大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治的发展。
本课程教案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制定,围绕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认识微生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并对微生物的种类、形态与大小形成基础认知。
由沃尔玛基金会资助的“提升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项目组于2022年伊始为行业及科研领域相关工作者启动系列网课,就现阶段中国猪肉供应链食品安全领域一系列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第四期讲座于4月19日在线上举行。
2020年11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布《食品经营者食品过敏原管理操作守则》(CXC 80-2020),该守则涵盖了整个供应链的过敏原管理,包括初级生产、生产过程、零售和食品服务终端,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过敏原的交叉接触提供了指导。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离不开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跨界交流与主体共识,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携手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系列讲座的方式邀请各界专家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录制视频,向大家分享与探讨国内外食品前沿热点问题。
食物过敏曾经被认为是个人问题。但随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从临床角度而言,还无法治愈,患者避免摄入过敏食物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这使得食品工业对解决食物过敏的贡献越来越大。为此,食物过敏已经从曾经的个人问题上升到食品安全问题,并且成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凿饮耕食,食以安为本,安不忘危。食品作为具民生特性、刚需特征的维持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生活物资,经过新中国几代食品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品产量长足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了人民营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中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需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安全保障方式方法均快速调整,食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食品安全进一步严格把控,这将对中国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及长远的影响。
按语:食品安全的培训和食品安全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把所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自觉的行为至关重要,对此,美国的大学的食品安全教育项目对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转化尝试和总结了不同的方法。经过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授权和作者同意,由中心高级顾问严志农博士对该文献做了整理和翻译,以期对中国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培训在理念和方法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顾振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是《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措施。食品供应链是全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上下游企业转递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地域辽阔,食品供应链极为繁忙,透明、良好、通畅、便捷的食品供应链系统对促进食品交易、丰富市场供应、降低交易成本、平抑物价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反之,不仅不利于食品的流通,还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转移”食品安全风险,我国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都与供应链相关。
回顾中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历程,既借鉴和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由乱到治”的百年历史,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21 世纪,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都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失衡。众所周知,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整个中国食品工业遭受重创,却由此加快了中国夯实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全行业的革命性变化,以及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脚步。2009 年,伴随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产业链的食品安全建设由弱到强,食品安全全产业链风险控制有了重要进展,食品安全形势也由危机应对转向风险预防。“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中国的食品企业在磨砺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通过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行业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有价值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
“对当前食品安全信息负面多、误导多、谣言多的情况,需要大力加强对食品从业者和消费者的科普工作。只有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建立“食品安全知识中心”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各方面专家和食品领域的业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交流科学信息,传播正能量。” -
顾振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
“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科学交流食品安全信息,提升社会食品安全知晓度。” -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是食品安全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
孟素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方法,与我们分享、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的理念和方法,共同破解中国食品安全的诸多热点与难点,充分体现了‘企业是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公益特征及巨大能量。” -
刘秀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食品安全是关乎消费者健康的民生大计,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培训和科学地解疑释惑是食品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食品安全知识中心’是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新的探索,力求在中国创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在线食品安全资源站,与食品及相关行业分享全球食品安全知识和最佳实践,具有现实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
柴跃廷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食品安全知识中心联接你、我、他,让我们共同创造、传播、分享食品安全知识,创建食品安全产业生态。” -
预防食品欺诈学院主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商学院供应链管理助理教授
“食品安全领域发展迅速,若想提供最新最好的信息,我们必须建立过滤筛选机制或者知识中心。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欺诈、食品防御和食品持续供应等相关话题,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食品安全知识中心这样的协作项目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保护和扩大安全食品供应的最佳机会。” -
迈克尔·罗伯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雷斯尼克食品法律与政策中心执行主任、实务教授
“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食品安全知识中心编辑委员会的一员。我认为食品安全知识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传播准确、科学的食品信息之外,食品安全知识中心还能够将政府和行业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食品信息和食品治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将如何帮助我们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我相信食品安全知识中心会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在商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