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
《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0年)》发布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特别是受到食品企业界的欢迎。在此基础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再度携手,共同启动《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1-2022年)》的撰写工作,旨在继续通过收集国内外优秀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生产最佳实践,促进行业间交流,提升食品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并成为政府监管部门了解行业现状的窗口,为政策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加速食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行业发展增智赋能。
民以食为天,凿饮耕食,食以安为本,安不忘危。食品作为具民生特性、刚需特征的维持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生活物资,经过新中国几代食品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品产量长足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了人民营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中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需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安全保障方式方法均快速调整,食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食品安全进一步严格把控,这将对中国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及长远的影响。
回顾中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历程,既借鉴和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由乱到治”的百年历史,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21 世纪,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都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失衡。众所周知,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整个中国食品工业遭受重创,却由此加快了中国夯实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全行业的革命性变化,以及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脚步。2009 年,伴随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产业链的食品安全建设由弱到强,食品安全全产业链风险控制有了重要进展,食品安全形势也由危机应对转向风险预防。“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中国的食品企业在磨砺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通过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行业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有价值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正在对食品安全主要驱动因素产生新的影响。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生活节奏的加速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全球和区域贸易的增加,气候变化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现有食品安全的格局,也对食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与此同时,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食品安全创新,在应对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创新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带来了新机遇。